close

廚餘回收

您的家中每天都有廚餘產生嗎?您知道臺灣一年丟掉的食物達180萬公噸,卻足以讓23萬個中低收入戶的學童享用20餘年的營養午餐,讓550萬個海地飢民吃上一整年。

慈濟基金會218日下午兩點於花蓮靜思堂舉辦《廚餘桶的祕密》影片欣賞暨座談會,由大愛臺節目主持人靳秀麗主持,邀約五位長期投入關懷糧食資源的學者進行座談,現場計有二百位會眾一起關心全球糧荒議題,並且朝向一同在生活中落實「零廚餘」的目標。

 

回歸零廚餘回收-人人自省溯源頭回歸零廚餘

在臺灣,很多人會把吃不完的剩飯、剩菜通通倒入廚餘桶,依照統計,平均每五口食物,就有兩口被丟進廚餘桶,甚至也把過期未開封的食物直接丟掉,造成每年高達有180萬公噸廚餘量,這180萬公噸食物若能好好運用,足夠讓23萬中低中入學童從幼稚園到大學都吃飽。

透過《廚餘桶的祕密》影片,看到非洲骨瘦如柴的飢餓小孩,海地居民上街吶喊、暴動,印尼垃圾山撿拾食物的畫面,現今很多人把菜丟到垃圾桶,餿水廚餘桶,讓民眾自我檢視浪費食物之處。10歲的林昱萱看到影片中,購買一週的食材,卻吃不完而丟棄,發出驚嘆的聲音,認為實在是太浪費了;感觸良多的谷龍生則認為現今的人需多多體驗飢餓之苦,才懂得食物的珍貴。

主持人靳秀麗介紹五位長期投入關懷糧食資源的與談學者們。其中,自稱是「餿大使」並曾至印尼首府雅加達的垃圾終點站班達格芒採訪的《大愛全紀錄》企劃鄭淑麗,分享她以鏡頭紀錄在垃圾山生活的居民,一家三代皆逃離不了「以廚餘為生」的宿命;以及第一線的紀錄者以第一線的觀察,透過影片讓各界省思,如何與環境和平相處,將多餘的食物化為愛心,留給需要的人,共同創造永續發展的地球村。

 

回歸零廚餘回收-學者名廚紛見證必珍惜食物

深具賑災經驗的慈濟基金會宗教處主任謝景貴,從國際賑災中見證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。以走過的地區國家談到食物的得來不易,並且也不是有錢就能買到食物,希望大家多珍惜食物勿浪費;他並分享自己同時是消費者,也是農夫的角色,以自地自耕種植「貴爸米」的過程。

丟棄食物,浪費的不只是食物還包括食物在生產、運送和保存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。臺灣素食料理界名廚洪銀龍教導現場會眾,在家裡廚房的料理處理簡單過程,才不會製造過量的廚餘。在現場並傳授如何利用蘿蔔的頭皮身全部料理成為美味的菜餚,並讓八位會眾上臺品嚐現做的料理,也請大家一起來實踐「零廚餘」的目標。

臺灣食物銀行創辦人陳大德,分享「資源不浪費‧愛心不打烊」的理想,將「食物銀行」進而擴大為「愛心資源銀行」。以身為第一線的愛心奉獻者,說明如何分配食物。最後推動街友重建中心,將受助者端轉換成生產端。

慈濟大學通識中心教授邱奕儒表示,社區支持農業的推動與概念,讓食物源頭不浪費。對生產端與消費端的觀察,使其達到尊天、愛地、助人的永續生活。並分享日本食農教育,土地教我們做的事,培養生命、感受生命。

 

回歸零廚餘回收-檢視浪費程度節省多餘可助人

2011年全球人口正式突破七十億,卻有近10億人處於飢餓邊緣。臺灣一年丟掉的食物卻達180萬公噸,足以讓23萬個中低收入戶的學童享用20餘年的營養午餐,讓550萬個海地飢民吃上一整年。而《廚餘桶的祕密》影片深入檢視臺灣民眾浪費食物的程度。

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(FAO)2010年研究報告指出,當今全世界70億人口中,卻有近10億人處於饑餓邊緣,如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、肯亞、奈及利亞,甚至南蘇丹、海地,沒有足夠的糧食可以食用。以臺灣的一年家戶廚餘量推估,就可讓23萬個中低收入戶的學童享用20餘年的營養午餐,讓550萬個海地饑民吃上一整年。

證嚴上人多年來呼籲「八分飽,二分助人好。」簡單、營養均足的飲食,不僅不浪費,還能助人。證嚴上人開示:「天下苦難人真多,難以維生,有愛心的人能付出一點點,就可以造就多少人的幸福快樂。」如此一來,則能發揮「零廚餘‧年年有『愉』」。均衡飲食,美味也能零廚餘!~

 

 

資料來源:網路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onday Lu 的頭像
    Wonday Lu

    素食主廚日誌

    Wonday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